藏文《大藏经》
1、什么叫《大藏经》?
《大藏经》是重要的佛教典籍,是一切经的总称。由经(经藏)、律(律藏)和论(论藏)等三部分组织,所以,也称“三藏经”或“经藏”。其中经是指佛家修行的理论,律是指佛家遵守的规则,论是指对佛教理论的各家著述,藏是容纳收藏之义。
2、藏文《大藏经》的名称及其含义是什么?
藏文《大藏经》最早称为(bkav-vgyur-ro-cog)\(bstan-vgyur-ro-cog),意为“一切经的译文”和“一切论的译文”。值得注意的是:一、“一切”指总集,二、“vgyur”顾名思义是“翻译”的意思,所以,与汉文的称谓基本相符。
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个部分。“甘珠尔”(bkav-vgyur)和“丹珠尔”(bstan-vgyur )合称“甘丹珠尔”(bkav-bstan-vgyur) ,其中“bkav”是“教诲”的意思,“ bstan” 是“论述 ”的意思,“vgyur”是“翻译”的意思。
3、《大藏经》有哪些内容?
藏文《大藏经》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还包含有不少世上的珍本、孤本,保存有印度现早已失传的许多佛教经典。除了佛教典籍外,也包括一些哲学、文学、艺术、语言、逻辑、天文、历算、医学、工艺、建筑等非宗教方面的典籍。所以不仅是重要的佛教典籍,也是研究藏族传统文化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料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璀璨的瑰宝,也是研究古代东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藏文《大藏经》中的《甘珠尔》意为佛语部,也称“正藏”,是释迦牟尼本人语录的译文。以拉萨版《甘珠尔》的内容为例,大致包括:律部、般若、华严、宝积、经部、续部和总目录等七个部分。
《丹珠尔》意为论疏部,也称“副藏”,是佛弟子及后世佛教高僧对释迦牟尼教义所作的论述和注疏的译文。以德格版《丹珠尔》为例,其内容包括:礼赞部、续部、般若、中观、经疏、唯识、俱舍、律部、本生、书瀚、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修身部、杂部、阿底峡小部集和总目录等十八大类。
《甘珠尔》内容也可分为(以德格版为例):A、佛学部分有102函,B、目录有1函。
《丹珠尔》其内容可分(以德格版为例):A、佛学部分有198函,B、语法部分有5函,C、医学部分有5函,D、工艺部分有1函,E、杂类有3函(其中a、佛学+语法,b、佛学+语法+天文历算,c、佛学语法+医学),F、目录有1函。从统计数据来看,《丹珠尔》共有213函,其中佛学部分有198函,占总数的93.43%;语法、医学、天文历算等有13函,占总数的6.1%;目录有1函,占总数的0.47%。
4、《大藏经》的版本有哪些?
我们目前知道的《大藏经?丹珠尔》写本有那塘、夏鲁、昂仁、乃东、罗沃、第司、颇罗鼐、熙噶、巴塘、明正、八世****金银等七宝写本、夏马曲扎写本和司都?却吉穷乃写本等等。但是,到底有多少《大藏经》写本有待进一步研究。
《甘珠尔》刻版有十四个版本,即永乐版、万历版、理塘版(也称丽江版)、北京版(也称康熙版)、卓尼版、德格版、那塘版、拉加版、库仑版、拉萨版、瓦拉版、昌都版。
《丹珠尔》木刻版有北京、德格、那塘、卓尼版。目前公认1410年的永乐版《丹珠尔》是最早的藏文刊印本。
5、藏文《大藏经》与汉文《大藏经》有什么区别?
不同文种的《大藏经》,其基本内容都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但是翻译以后各自都经过多次修订、增补和发展。所以,其内容各具特色。
藏文《大藏经》与汉文《大藏经》相比,有译语统一和忠实原文的特点(原因之一,藏文是根据梵文创造的,之二,翻译时有很多印度学者参与。根据德格版《大藏经》目录来看,参与译经事业的印度学者就达107人。)。现存的藏文《大藏经》所辑录的佛教典籍的数量,比汉文本多出1/3以上,其中印度学者、大师著作的译本,比汉文多出一倍多。
但是与汉文《大藏经》相比,藏文《大藏经》几乎没有收录历代藏族学者的著作。
汉文《大藏经》与藏文《大藏经》珠联璧合,共同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大藏经》,无论是在宗教上或是在文化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6、《大藏经》与藏族传统文化关系?
过去普遍认为藏文《大藏经》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误认为其中收录了不少历代藏族学者的著作,是藏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这似乎成为学术界的定论。但是,历史上刊刻、传抄、整理《大藏经》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和宏扬藏传佛教,所以,历代只把“正经”编入其中,历代藏族学者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并没有编入其中。
最近几年,我们在整理出版《中华大藏经》时,发现《大藏经?甘珠尔》中只有目录是藏族学者编辑的。《大藏经?丹珠尔》中藏族学者的著作其主要内容是《字性组织法》、《三十颂》等,显然,历代藏族学者的著作基本上没有编入其中。实际上,《甘珠尔》、《丹珠尔》中的“珠尔”在藏文中是“翻译”之义,这也正好符合《大藏经》的内容。
所以,我们认为,藏文《大藏经》就本身的内容而言,过去对它在藏族传统文化中的定位不是很科学。藏文《大藏经》可以说是印度佛教文化的集大成,不是藏传佛教,更不是藏族文化的集大成,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藏传佛教各教派把《大藏经》作为僧人学习的基本内容来发展自己的理论和学说,这样与藏族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7、《大藏经》在历史上的修订情况怎样?
现在我们无法确定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大藏经》手抄本,自然也就无法确定到底进行过多少次修订工作。实际上每一个版本的出现都是一次修订的结果,所以,有多少版本就至少有多少次修订这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从我们目前知道的情况来看,有些版本仅仅是一个复制品,谈不上一个独立的版本。
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当时的中央政府或西藏地方政府或是一些藏传佛教教派领袖都十分重视藏文《大藏经》的整理修订工作,出现许多的《大藏经》版本就是一个明证。如在内地就有万历版、永乐版、北京版《甘珠尔》和北京版《丹珠尔》。
历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及各教派都十分重视修订藏文《大藏经》,把它作为中央政府施政和弘扬佛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西藏地方政府和各教派发展传统文化和光宗耀祖、安抚一方的重要手段。所以,现在藏区流传的《大藏经》各种版本,都是经过历史上不同程度的修订完善和再编的结果。
8、为什么中央政府提出重新修订藏文《大藏经》?其意义是什么?
历代历次修订《大藏经》都是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其内容,吸纳原有版本的特色,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和印刷技术的局限,始终很难成为现实。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继承和宏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1986年,提出了整理出版藏文《中华大藏经》这一举世注目的伟大工程,并且把这一项目列入“七?五”“八?五”、“九?五”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使实现这种文化和宗教夙愿成为现实。
这是藏学界和佛教界的一件盛事,对确立和提高藏学界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弘扬藏族传统文化,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套《大藏经》出版以后,受到国内外藏学界的普遍好评。1998年获得了国家优秀图书奖(出版方面的最高奖)。并且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央代表团作为礼物赠送给西藏自治区。
9、《大藏经》对勘本采取的对勘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选择底本和参校本是《大藏经》对勘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综观历史上的《大藏经》版本,我们发现德格版对其它版本中存在的编序混乱、编目重复或有疑问或争议篇目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整理和取舍,正字法比其它版本更加规范,编纂、校勘严谨、刊刻准确,错字极少,保存完好,普遍认为可以作为对勘底本,所以我们选择德格版作为《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底本。同时选择了有特色有对勘价值的永乐、理塘、北京、卓尼、德格、那塘、拉萨、库伦等7个版本作为《甘珠尔》的参校本;选择了世上仅有的北京、德格、那塘、卓尼等四种刻本作为《丹珠尔》的参校本。
对勘原则:(1)以德格版为底本(母本),《甘珠尔》以永乐、理塘、北京、卓尼、德格、那塘、拉萨、库伦版作为参校本;《丹珠尔》以北京版、那塘版、卓尼版等作为参校本;(2)在对勘过程中,凡发现编排错误、字词的阙衍及不同等都列在每一法品之后的对勘注中,对底本未作任何按断;(3)因经典多数为韵文,偈函的数量与传统算法统一;(4)在每一法品之后有字词等的对勘表;(5)在分章节时除版面留空行外,在正文中不列标题;(6)在对勘本的装帧设计方面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插图是以底本插图为基础,使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完成版式、字体的设计工作。(7)两函并成一部的原则。
对勘底本和参校本进行逐字对勘,用对勘注的形式把衍文、阙文和不同地方标示出来。对勘底本中的原文不作任何增、删;参校本中多出的法品和函部增编在对勘本中,并做说明。
10、这次的对勘本与历史上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其特点是什么?
从历史上的修订情况来看,我们这次的整理出版工作从历史、规模、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是史无前列的。(1)经费投入4千多万,从1995年开始就投入3550万,这在建国以来的古籍整理项目中是少有的;(2)规模最大,参加的人数最多;(3)历史最长;(4)校勘使用的版本最多,这样比历史上的任何其它版本更完整,质量更高;(5)第一次借助现代化手段公开出版发行。美观清晰,便于阅读。因此,这一版本兼并吸收多种版本的特点。即以德格版为基础,把其它一些版本的特点,用对勘注和对勘表的形式罗列出来。这样也可以同时了解多种版本的编排次序、字词阙衍及异同情况。
《大藏经》对勘本的主要成果是:文字阙衍(错字)、词句阙衍、不同法品阙衍、编排词序不同、译文译法不同、函数阙衍及编排词序不同等情况,用对勘表和对勘注等形式表示出来。
参考资料
1.北京版、那塘版《丹珠尔》第214函(CHO函),德格版、卓尼版《丹珠尔》206函(JO函)
2.转引自王尧:《藏文大藏经丽江——里塘版甘珠尔经述略》,《中央民院学报》,1986年第三期。
3.中国藏学中心大藏经对勘局:《中华大藏经?丹珠尔》对勘工作述要,《中国藏学》,2000年第一期,P65。
4.周华:《藏文〈大藏经〉对勘出版工作概况》,《中国藏学》,2000年第一期,P93。
5.张尚瀛:《大藏经》简述,《西藏研究》,1985年第一期,P110-111。
6.周叔迦:《法苑谈从》,P171,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2。
7.东主才让:《中国藏学》,P100,2000、1。
8.吴伟:《藏族传统文化的巨大工程——〈中华?大藏经〉对勘纪实》,P3-5,五洲传播出版社,1996年。
9.杨茂森:藏文《大藏经》版本简介,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一期,P59。
此资料由对勘局巴多和更都同志提供。
|